发布人:李蕾
发布时间:2022-09-25
以新业态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导向,从四个方面系统改革,形成石油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路径,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1)前沿引领,加快培养方案迭代,构建面向新业态的专业知识新结构
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基础课,从重化学基础向化学与力学基础并重转变;优化专业课,增设非常规油气开发等新领域急需课程,增设油田大数据分析等新业态所需的跨学科课程。
升级课程内容:融入智能注采、纳米驱油等行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升级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23门传统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内容。
(2)需求导向,开展分类培养改革,搭建多元化人才成长新通道
本研一体培养:每年选拔30人,一体化贯通本硕博课程体系,实施小班化、个性化和双导师制,全程科研训练,培养引领行业未来技术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交叉复合培养:设立智能油气实验班,组建“石油+人工智能”跨学科教学团队,开设智能油气开采工程等12门跨学科课程,培养适应行业数智化发展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国际化培养:对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中海油组建全球战略班,开设强化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国际领导力的课程,培养行业拓展海外市场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3)能力为本,深度融合信息技术,重塑研究性教学新模式
理论教学:建设47门SPOC在线课程,以问题探究、案例讨论和项目驱动为核心,实施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流研讨、线上线下融合的师导学研模式。
实验教学:建成42个实验项目的数字化资源,实施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设计方案,课中自主实验,课后交流研讨、总结提升的前展后拓模式。
实习实训:以工程问题为牵引,建设钻井、酸化压裂等12个覆盖石油工程全流程的虚仿项目,实施校内沉浸式实训、校外递进式矿场实操的虚实协同模式。
(4)文化涵养,全程浸润式育人,塑造面向未来的工程新素养
构建工程文化育人资源:萃取行业特有的石油精神、铁人精神等红色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建立钻井井喷、墨西哥湾泄油等业内重大事故育人案例库,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工程伦理;讲好蓝鲸一号、海洋981等大国重器背后的育人故事,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工匠精神。
打造工程文化涵养途径:将育人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通识模块中增设石油工程文化、工程概论等课程构筑工程素养基本知识,在专业课中剖析钻井井喷等典型工程案例深化对工程素养的内涵理解,在实习实训中以真实的工程体验强化学生工程素养,形成了全过程浸润、三层次递进的工程素养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