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载改革受益面广,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续写了“华东石油学院现象”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享誉海内外,恢复高考后本科毕业校友当选院士和世界500强企业CEO的人数均排名全国前列,被称为“华东石油学院现象”。

2010年以来,为行业培养了三千余名石油工程人才。学生创新能力突出,获得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奖励182项,发表论文113篇、专利146项;毕业生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卓越的工程素养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超过60%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就业,40%毕业生志愿扎根基层、服务西部,并以“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而著称,集中涌现了福布斯教育精英榜马博、互联网+大赛金奖吕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晓东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续写了人才培养新辉煌。

(2)产出了一批名师、名课、名教材等一流资源,打造了一流人才成长环境

建成以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为引领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和课程思政团队3个;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规划教材6部,建成胜利油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石油勘探开发工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实践平台;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名师、名课、名教材等一流资源提升了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成长环境,有力地支撑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在首轮双一流成效评价中人才培养位列第一档。

3牵头定标准、建联盟,有形化成果带动同类专业建设,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牵头制定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标准、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等国家教学标准;牵头组建石油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和慕课平台,石油工业概论等慕课累计学习人数达12万;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等2部教材入选中国高被引图书TOP3名单;发起石油汇和“能源•智慧•未来”2项高水平竞赛。

成果形成了3版基于OBE理念、快速迭代的培养方案,自制了120余台套实验设备和虚拟仿真资源,被30多所高校借鉴采用。同时带动学校石油相关工科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增强了学校服务行业转型发展的能力。

(4)改革成效显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领导专家高度评价

援助创建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吸引40多个国家学生来校留学,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

多次应邀在全国性教学会议作专题报告;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2篇;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高教司张大良、吴岩两任司长分别到校考察,对专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等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