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十年来,石油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① 勘探开发向深地深水、非常规等新领域拓展,急需新理论新技术;② 智能化发展加速,新技术催生油田开采新方法,跨界融合赋能产业转型;③ 国外合作开发油田遍布50多个国家,行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转型呼唤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培养知识结构、规格类型、能力素质与新业态相适应的人才。
作为国内最早的石油工程专业,始终引领同类专业建设,以2010年入选国家级卓越计划为契机,依托12项教育部和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面向行业新业态、新需求,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强化产教融合、学科融合和科教融合,持续开展专业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探索形成了传统石油工程专业改造升级的“四新”路径。
新知识结构:面向行业新业态,融入前沿技术,注重交叉融合,加快更新迭代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升级教学内容,构建支撑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结构。
新成长通道:实施拔尖型、复合型、国际型等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跨界融合需要的交叉复合人才和进军海外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新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全方位推进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行业转型过程中技术快速更新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要。
新工程素养:提出以工程文化涵养工程素养新理念,从行业特有的石油精神、工程案例中萃取育人元素,实施全程浸润式育人,提升新业态所需的卓越工程素养。
成果建设期内,产出了一批国家级课程、教材、名师、团队、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牵头研制了本专业实践教学国家标准,发起成立了全国石油高校课程联盟,新工科培养方案等有形化成果辐射到30余所高校,引领着国内同类专业建设,形成了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新工科范式,产生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