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满足行业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实践教学有力支撑了人才培养成效,在国家首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中人才培养位列“第一档”;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形成了品牌效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

学生综合素质高、行业适应性强,受到企业认可。近十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签约毕业生中超过60%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学生获得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竞赛奖励190余项,2021年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生获批大创项目(含国家级)3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40余项;3人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3人入围福布斯教育行业3030岁以下精英榜。


二、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增强

获批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管志川获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石油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承担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10项,支撑的专业课程全部完成数字化资源建设;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4个。


三、经验做法示范作用明显

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实践资源的开发、内容持续更新迭代机制的建立、“6+1”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虚”实践教育平台构建及“三驱联动,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运行保障机制的形成,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基于该项目自制的实验设备、虚拟仿真资源及建立的实践教育体系等成果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石油及地矿类9所高校相关专业广泛借鉴和使用,起到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四、改革成效得到高度认可

成果改革经验多次在全国石油高校教学会议等进行专题介绍;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6篇,获得校级及省部级学会教学成果奖励9项,成果的应用及推广,获教育部官网,光明网,中国教育网等媒体多次报道。由北京科技大学吴爱祥教授等7位教授组成的教学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体系完整,成果丰硕,育人效果显著,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意义,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