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遵循现代工程教育理念,构建“6+1”实践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提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依据OBE理念,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构建“基础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设计、毕业论文、创新创业”+“社会实践”“6+1”实践教学模式。
基础实验:认知和发现能力;认识实习:工程意识及发现科学问题能力;生产实习:从事生产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毕业论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社会实践:社会适应能力、担当精神及家国情怀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大学期间全过程循序渐进提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2)主动聚焦石油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人才需求,“科教融合”持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铸牢石油根基。
发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优势,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鼓励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内容实时更新。
聚焦深地、深水、非常规新业态以及智慧油田、智能钻采等新技术,升级拓展实验教学项目。拓展了“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认知及关键作业程序实训”、“钻井与压裂虚拟仿真综合实训”、“深井钻井井控模拟实验”等实践科目。
将“铁人”纪念馆和校史馆作为工程实践思政教育基地,寓“铁人精神”、 “惟真惟实”等于实践教育,铸牢献身石油的知识与思想根基。
(3)夯实实践教学新基建,打造校内校外“实+虚”结合实践教育平台,破解“校内不易实践、现场限制实践”难题。
以“能实不虚,以虚促实,虚实互补”为指导,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校内实践平台,破解“校内不易实践”难题。
以“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学生培训取证、持证实习”为共赢准则,与中原、胜利、大庆、渤海钻探等油田企业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现场实践基地。实施师生现场取证、持证上岗实践,破解“现场限制实践”难题。
(4)产、学、研多元融合,建立“三驱联动,四位一体”实践模式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师生实践水平。
“理实融合”: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基础实验”;“产教融合”:在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现场实习基地实施“认识和生产实习”;在国家石油工业训练中心和虚拟仿真中心实施“工程设计”;“科教融合”:以国家重点学科的科研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为依托实施“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形成“三驱联动,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运行机制,确保师生全过程、全方位在国家级高水平平台开展工程实践教育活动。